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9-09 09:12
中國菏澤網消息(通訊員 段培根) “現在遛個彎的功夫,吃飯、看病、交費全辦妥,連孩子放學后都有地方看書寫作業了。”昨日,說起家門口的變化,牡丹區南城街道中岳社區居民程女士滿臉笑容。這一變化,源于南城街道創新推進的“一刻鐘便民生活圈”建設,也是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。
今年以來,牡丹區南城街道黨工委圍繞“便民、利民、惠民”目標,推行“支部牽頭、黨員帶頭、群眾點頭”工作法,精準對接居民需求,盤活社區存量資源,打造出集養老、托幼、餐飲、醫療、文化等多元服務于一體的社區生活新生態,讓居民步行15分鐘內就能享受便捷優質服務。
中午時分,南城社區大食堂內飯菜飄香,老人們三五成群,邊用餐邊嘮家常,其樂融融。“一份兩葷一素的套餐才8元,60歲以上半價,80歲以上免費!”70多歲的程女士指著餐盤高興地說,“兒女上班忙,以前做飯是愁事兒,現在頓頓吃現成的,味道好還實惠。”
這座每天服務200余人次的社區食堂,由社區閑置辦公用房改造而成。社區黨委通過免租方式引入專業機構運營,既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,也讓居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。
“我們把黨組織的協調優勢轉化成服務優勢,”中岳社區社會工作者曹沖沖介紹,“食堂選在社區核心位置,確保老年人步行3-5分鐘就能到。”
吃得便宜更要吃得安心。南城街道建立“供銷基地直供+明廚亮灶+社會監督”三重保障機制,與牡丹供銷基地搭建“田間到餐桌”直供體系,32個監控點位全流程公開后廚操作,還組建了“銀發監督團”定期抽檢。“我們堅決不用預制菜,就得讓老人吃上熱乎飯、放心飯。”食堂負責人表示。
“生活圈”里服務全,民生需求一站解決。南城街道的探索不止于養老助餐。在中山社區,“幸福鄰里”服務中心成了居民日常打卡地。這里不僅提供兒童托管、課外輔導服務,還設有圖書閱覽、健康監測、文體活動等多元空間,真正實現了“幼有所育、老有所養”。
街道通過系統摸排轄區資源,按照“缺什么、補什么”原則,精準補齊基礎保障業態,發展品質提升類服務,目前已在轄區建成32個服務網點,引入智慧商店、共享書店等新業態,形成覆蓋5萬人的便民服務網絡。
如今在南城街道,“一刻鐘”不再只是時間尺度,更是衡量民生幸福的新標尺。一個個生活圈,拓展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新天地,搭建了鄰里守望相助的新空間,也探索出現代社區治理的新范式。